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资讯>科技视讯>详细内容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 【字体:

王志刚

  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要求。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筋健骨”、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规模和水平,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释放和创造新的巨大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持续性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地位和能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赢得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权。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着力点、主要支撑体系和新的成长空间,才能牢牢依靠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落地。

7ac5e43ad10248d******3128caae7cdb.jpg

新征程上,我们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图为2023年4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月尘舱。 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历史上科技领域的每次革命性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研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以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多个前沿技术领域交叉融合,发生多点突破、齐头并进的链式变革。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不断深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各国竞相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围绕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必须敏锐把握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和快速响应能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先一步、赢得主动,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科技事业聚焦“四个面向”、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国家科技实力跃上大台阶。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既是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方向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人类命运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链条各环节,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活力。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国产大飞机实现市场化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高铁建设树立国际标杆,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有效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装备。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深海一号”实现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为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光电子技术带动产业规模占全球近一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占全球市场近三成。

35781399b614497e9b5522c8a7e03136.jpg

  图为2023年4月26日,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拍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本届科交会的主题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摄

  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依托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科技和人才成果最丰富的示范区,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苏州分列全球科技集群第2、3、6位。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型省份和城市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沿线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东中西部跨区域创新合作迈出新步伐。科技援疆、援藏、援青、支宁、入滇、兴蒙、入黔等有力支撑西部地区创新,科技赋能东北振兴有力实施,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创新型城市合作不断深化。

  三、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紧扣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工作整体统筹。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战略规划计划统筹,对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中长期和年度工作安排等作出科学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科技资金、人才队伍、科研基础设施的统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科技政策统筹,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细化实化为具体政策举措,形成系统完整的科技政策体系。

  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形成以场景带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新模式,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形成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扎实推动科技评价、奖励和激励改革举措落地。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培养造就一支心系国家、服务人民、勇攀高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作者: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